碳匯林訊 在2025能源產業生態論壇上,廣東石化以一項突破性技術斬獲“雙碳”目標優秀案例——其研發的全流程密閉除焦技術實現焦粉回收率99.6%,配套尾氣系統年削減VOCs超500噸,直擊焦化行業數十年來敞開式作業的污染痼疾。
一、破局行業痛點:從敞開泄露到全程密閉
焦化行業長期深陷環保困境:敞開式焦池導致焦粉漫天飛揚,有毒尾氣無組織逸散,VOCs治理成本高且效果差。傳統工藝下,工人需近距離操作切焦設備,面臨硫化氫中毒風險,廠區PM2.5常年超標。
廣東石化在規劃階段便錨定“全鏈條密閉”目標,系統性部署三大核心裝備:
智能頂蓋機與底蓋機:在焦炭塔頂部和底部形成動態密封層,阻斷90%的無組織排放;
破碎-輸送-脫水一體化系統:焦炭經密閉破碎后,由傳送帶輸送至脫水倉,全程隔絕空氣接觸;
超高壓水力切焦泵:國產首臺3600米揚程設備,實現精準切割與焦粉高效回收。
物理封閉僅是第一步。項目配套尾氣深度凈化系統,將外溢氣體導入洗滌脫硫塔,硫化氫濃度被壓縮至20mg/m³以下——僅為國標的1/4。
二、技術攻堅:破解尾氣帶水與成本困局
投產初期,團隊遭遇嚴峻挑戰:尾氣帶水引發加熱爐波動,威脅系統穩定運行。為此成立專項攻關組,通過三步破局:
1.優化泄壓流程:蒸汽經空冷器預冷至50℃以下再進脫水倉,減少水汽攜帶;
2.動態調節洗滌強度:在脫硫塔中部增設雙層水流控制閥,精準匹配氣體負荷;
3.液位智能控制:塔底液位維持在50%-70%區間,通過分液飽和器實現高效氣水分離。
技術經濟性同樣經受考驗。項目創新設計水資源閉路循環:除焦高溫水經冷卻過濾后100%回用,配套雨污分流管網,年節水量相當于20個標準泳池。固廢轉化為高熱值燃料,年處理量8000噸,徹底消除含油廢水入海風險。
三、效益三重躍升:環境、安全與經濟協同共贏
環境效益:
VOCs年減排量超500噸,二氧化碳減排10萬噸,廠區PM2.5達景區標準;焦炭100%輸往下游制氫裝置,形成“石油焦→氫氣→清潔能源”循環鏈。
安全升級:
中控室遠程操控DCS系統,工人告別高溫高壓現場,勞動強度降低80%,徹底規避硫化氫暴露風險。
經濟價值:
回收焦粉純度達工業燃料要求,年創效超千萬元;國產超高壓水泵降低設備投資40%,為行業提供低成本改造樣本。
四、行業賦能:“廣東石化方案”的復制路徑
這項技術不僅是一個案例,更被評委譽為“焦化綠色升級的實用之選”。其可推廣性體現在:
模塊化適配:智能頂蓋機、尾氣凈化單元可單獨用于老裝置改造;
智能化管控:與《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控制技術指南》提倡的“環保設備智能運維(EAM)系統”深度契合,實現排放實時預警;
政策銜接:完美響應《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》中“VOCs全流程治理”要求,為行業提供合規范本。
結語:從“碳跡”到“碳績”
在2025年“創青春”中國青年碳中和大賽中,廣東石化憑借該技術奪得金獎。當評委宣布“金獎:密閉除焦技術”時,背后是中國焦化行業從灰黑彌漫走向綠色制造的轉型縮影。
從曾經因違規排污被罰10萬元的困境,到如今景區級空氣標準的廠區,廣東石化以99.6%的焦粉回收率和500噸VOCs年減排量,為高碳產業標注了綠色轉型的新坐標。當更多企業走上這條“密閉之路”,“碳跡清零”將不再僅是理想,而是可復制的工業現實。
|